中印外长会晤在即,印度需澄清三点关键立场
印度外长苏杰生即将开启五年来首次访华行程。此行他不仅要出席上合外长会,更将提前在北京与王毅外长举行关键双边会谈。在国际格局剧烈震荡的背景下,这场会晤的核心任务异常清晰:为莫迪可能的访华铺路,并解决横亘在两国间的现实难题。
稀土困局:印度汽车业的生死时速
当下印度最急迫的议题莫过于稀土供应危机。中国精准的稀土出口管制,让全球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印度陷入窒息。笔者观察到,印度汽车业几乎完全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特别是永磁体。多家印度汽车制造商已发出警告:若问题无法解决,多条生产线最早将于8月初全面中断。
尽管中方不可能取消整体管制政策,但操作层面存在灵活空间。此前欧盟寻求并有望获得“绿色通道”待遇,这为印度提供了现实参照。然而,印度能否获得类似优待,完全取决于莫迪政府能否拿出足够诚意——包括实质性降低对华商品壁垒、解禁中国APP、放宽中资准入条件,以及恢复直航等重要措施。
展开剩余64%立场矛盾:印度需解释的双标行为
苏杰生此行更需向中方认真解释印度在多边场合令人费解的矛盾立场。在上合组织严厉谴责以色列侵略行为并声援伊朗时,印度却在24小时内急切割,强调自己“未参与讨论”。在金砖国家推进“去美元化”进程中,印度又私下向媒体放风,表示要“保持距离”,唯恐招致特朗普的关税大棒。
这种战略摇摆已不止一次干扰多边合作。上个月青岛上合防长会上,印度就以“未谴责克什米尔恐袭”为由拒绝签署联合声明。笔者认为,印度若真心想修复对华关系,就必须用行动证明自己并非西方战略附庸,而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地区力量。
主场时刻:莫迪来访的诚意考验
苏杰生此行肩负着为莫迪访华扫清障碍的重任。若莫迪能出席8月底的天津上合峰会,特别是参加9月3日北京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将有力证明印度改善关系的诚意。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印度必须在上合、金砖等中国主场场合展现出建设性姿态。
中方已清晰表明态度:一个半月后的天津,绝不应再次出现印度拒签声明或制造不谐杂音的局面。苏杰生此访的价值,正在于能否真正弥合分歧,为两国领导人会晤创造共赢条件。
印度站在关键的外交十字路口。是继续在东西方间左右摇摆,还是展现真正的战略自主?苏杰生此行给出的答案,将直接影响莫迪踏上中国土地的底气,更将决定中印关系能否突破当前的微妙平衡。当主场外交的聚光灯亮起,任何杂音都将异常刺耳——印度是时候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诚意了。
发布于:河南省免息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